教研动态

我校寒假优秀作业展(二)

作者:管理员  编辑:李静云  秦元甲  审核:刘   珂  刘敏灵   发布时间:2025-02-28 08:58:11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我校生物教研组在寒假期间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特色实践作业,通过学科任务驱动,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同学们在寒假开展的微生物探索之旅吧!

成果篇

      发酵是自然界最古老的“保鲜术”。从陆游笔下的“青韭淹葅欲堕涎”到西域传入的葡萄美酒,再到家家户户的馒头、米酒与酸奶......微生物通过分解糖分、释放乳酸或酒精,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与营养。

     发酵文化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密码,同学们在寒假用双手唤醒沉睡的微生物,让寒假作业“发酵”出知识与美味!

1.jpg

2305班  郭恒耀

2.jpg

2304班  常世育

3.jpg

2301班  王乐瑾

4.jpg

2305班  闫培栋

5.jpg

2305班  胡若汐

6.jpg

2306班  王铭悦

8.jpg

2305班  李禹彤

9.jpg

2306班  朱斌涵

10.jpg

2306班  朱斌涵

11.jpg

2301班  赵文沫

 记录篇

  在这次实践中,同学们不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发酵原理,而是真真切切地目睹了微生物在食品制作领域的神奇魔力。从精心调配原料,到目不转睛地观察发酵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观察,都让大家对微生物与食品发酵之间的奇妙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学们在实践的课堂中不断汲取知识,在探索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知识篇

      制作发酵食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看似平平无奇的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以生存,有氧时可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大量能量,无氧时便可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能量。

     馒头的制作中也需要利用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进行发面,这样才能松软可口,清香扑鼻。日常生活中,酸甜可口的酒酿主要就是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来制作,还可以酿酒呢!

      同学们在蒸馒头的过程中,亲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实践中对科学知识进行建构,从而将感性的生活经验上升为理性的科学认知。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本周,生物组的老师对同学们的实践作业进行了认真评选,以下是本次寒假生物特色作业的优秀学生名单,让我们为他们的努力与创意点赞!



20.png

向以上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发酵食品制作作为新课标中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学习主题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我校学子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深刻认识生物学与社会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精准把握科学、技术、工程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还能够大胆尝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喜气洋洋,好事正酿。让青春在实践探索中“发酵”,积累沉淀出醇香的美好;让科学在动手体验中收获,伴青春一路远航。


新乡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 地址:河南省新乡经开区花园路与永安街交叉口 邮编:453000 电话:0373-3683337

ICP备案:豫ICP备2023007011号 豫公网安备41070002000107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