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我校寒假优秀作业展(三)

作者:管理员  编辑:秦   静  秦元甲   审核:刘   珂  刘敏灵   发布时间:2025-03-03 09:56:57

       寒假是学校生活的延续,是书本走向社会的桥梁,为了进一步深化“双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寻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优秀作业设计,让同学们享受假期的同时增长历史知识,我校八年级历史教研组从专业视角出发,精心构思并设计了创新型寒假作业,让同学们通过走进家乡博物馆和探寻家乡老物件,来领略历史遗迹的厚重,感受文化深沉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开启这场跨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吧!

走进平原博物院

       平原博物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河南博物院,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博物院规划总用地面积7.5公顷,总建筑面积52585平方米,地上三层建筑,其中设文物展厅19个,档案展厅6个。

      六大镇馆之宝有关羽铜造像、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牛首爵、玉鸮、赵孟頫书条轴、水墨竹石兰图轴,它们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变迁,承载了家乡的文化基因,也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历程。

在平原博物院中,同学们被琳琅满目的文物深深吸引,他们仔细观赏,认真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其中,明代德化白釉观音像以其精美的造型和细腻的釉质赢得了众多同学的青睐。观音像低眉垂目,神情慈祥,仿佛正俯瞰着世间的众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此外,商代青玉鹗也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这件玉鹗昂首挺胸,站立状,双翼并拢,短尾下垂,显得敦厚稳重,让人感受到了商代玉器的独特魅力。

         博物院中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不仅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还通过逼真的陶瓷工艺和艳丽的绘画色彩,展现了家乡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家乡历史场景,生动地将当时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尽情展示。这些文物,让我校学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了家国情怀。

探寻家乡老物件

 每一件留存至今的物品,都宛如一座镌刻着时光密码的宝藏,不仅深藏着往昔的厚重历史,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它们是家乡的忠实守望者,无言见证着家乡从古朴小镇到繁华都市的华丽转身,从阡陌交通到车水马龙的日新月异。

 在这个寒假,我校的同学们满怀热忱,纷纷化身敏锐的记录者,将目光聚焦在这些隐匿于生活角落的老物件上,用手中的笔、镜头与文字,定格老物件的独特魅力,让家乡的变迁在笔下徐徐展开。

 每一个老物件都代表着一段回忆,它们是年深日久的陈年往事,是宝贵过往的生活记录,是岁月的“留声机”。虽然随着社会发展,他们退出了生活的大舞台,但仍牢牢扎根于家人的意识中。通过介绍和了解,同学们仿佛感受到那些往昔的年代,见证属于老一辈人的珍贵时光。

      从老物件的收集与整理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家乡的人文风情、社会的发展进程,更享受到历史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和独属于亲人之间的美好记忆。

寒假优秀作业评选及获奖名单

向以上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家乡的历史足迹和文化遗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探寻历史足迹,欣赏最美文物,了解物件故事,同学们主动参与,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我校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日后举行更多的校外探寻活动,让同学们在学好课堂知识之外,也走出校园,在更多的探索中增长知识、在丰富的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多彩的行走中传承文明,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新乡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 地址:河南省新乡经开区花园路与永安街交叉口 邮编:453000 电话:0373-3683337

ICP备案:豫ICP备2023007011号 豫公网安备41070002000107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