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申遗成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回望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作出重要阐述,他指出:“中华文化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为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师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我校特组织并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传统节日这一连接古今的纽带,让学生们在品味传统节日意蕴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历史、超越时代的价值共鸣,传承千百年来蕴藏在传统节日里的文化血脉。
春联习俗
贴春联的来历
春联的来历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与桃符有关,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和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后蜀时期,大约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当时桃符上刻有吉祥话,用以辟邪驱鬼。到了宋代,春联开始流行,并在明代开始广泛盛行,这与当时的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非常喜欢春联,并鼓励臣民书写,有一年除夕,朱元璋下令要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这一命令使得春联迅速普及,并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
春联通常用红纸书写,内容上既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辟邪除灾的愿望。春联的样式和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但贴春联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和庆祝活动。
寻找“春联”里的年味
桃符门挂映春联,爆竹声中又一年。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孩子们把真情融入笔墨,认真书写并张贴着蕴藏着美好祝福的春联。
我们优秀的学子,执笔挥毫,以画笔为媒,以色彩为诗,制作创意对联和门画,为即将到来的蛇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亦是寄托了对新春的无限憧憬和美好祝愿。
春联不仅承载了中国人心中的良愿与情感寄托,也是人们写给岁月的红色情书,其中蕴含了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同学们进一步去探索并传承。
龙舞乾坤旧岁除,蛇游四海新程启。新的一年里,愿经开一中的学子们平安喜乐,赤诚勇敢,欢愉且胜意,万事尽可期!
新乡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 地址:河南省新乡经开区花园路与永安街交叉口 邮编:453000 电话:0373-3683337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
官方微信